
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8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基本情况:学校现设有纺织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部。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5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同时设有13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全校各类学生28497人,其中本科生14664人,硕士生5337人,博士生1002人,成人教育学历生2720人,留学生4774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094人。教职工2156人,专任教师1297人,其中专职院士4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含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级职称教师近900名。
教育教学:学校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遵循“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弘扬“积极向上、爱校荣校、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敬业奉献”的东华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质量为导向,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构建本科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培养体系,建立研究生“长学制培养、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公开招考”等多元选拔体系以及“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教学管理、科学的课程设置,使学校在教学领域硕果累累: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6年又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荣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称号;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4人;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列全国高校第30位。建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入选“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130余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首批入选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划”;成立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上海市实践育人创新基地、上海首个高校众创空间、上海市大学生创客联盟和“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入选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上海市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基于易班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获“第六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和“最佳学研促进奖”,并获2016年度十佳易班工作站;东华学子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F和红点国际设计大赛、世界可穿着艺术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体育竞赛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专项、学生就业质量均位于上海高校前列,获“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科科研:根据“双一流”建设和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要求,学校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龙头、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努力构建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创新学科为“引擎”的学科特色新格局。在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领居第一,实现三连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设计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其中,设计学列上海高校第一位;工程、化学、材料三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7个一级学科被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纺织科学与工程被列入上海高校Ⅰ类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工科学科领域进入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排名前150强。
幼儿园里严格要求自己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完美转化用相构建的开学过去,依托于国内和育儿教育部官网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第三领域园,增进携手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为国内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攻关投资工作、实惠發展和社会性思想进展保障。近几余载来,幼儿园里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完美转化媒体合作投资工作达5000多项;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投资工作连续不断几年参评“国内 校园前十名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重大进展”,新世际的话获国内自然是科学合理奖、国内成就人奖和国内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思想进展奖25项;棉织造厂类类3大查阅研究综述百度收录占比超越生活的9所知名的棉织造厂类本科学校的平均值;幼儿园里展览级专属方法受权许可用量、校园成就人专属方法受权许可量和合理成就人专属方法具备量在高等教育本科学校中位列前矛。多地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完美非常广泛采用于航空工业、军事战争、古建筑、坏保、新的原涂料等领域行业,为全系列航空工业员专用的服装内衣开发、目前战术性巨剑的研发,神五至神11搭人航空工业过程中和“天宫1号”、“天宫2号”等的散发完美方案出了多方面贡献奖。现今,接入国内战术性特需和展览级时尚潮流休闲方案设计理念可言好几个制更高,幼儿园里多方面力促“棉织造厂类第三领域关键性方法携手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基地站站”、“性能卓越指标纤维棉挽回的原涂料携手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基地站站”、“海派时尚潮流休闲方案方案及实用价值成就携手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基地站站”三种济南市携手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基地站站、及其“东华学校专业低维的原涂料基地站站”、“东华学校展览级时尚潮流休闲方案科创基地站站”和“东华学校棉织造厂类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基地站站”的建筑,并与地儿镇政府协力深入推进“环东华设计理念可言第三领域聚合区”和“广富林路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方法发展信息化信息化项目”的建筑。合作交流:学校积极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与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2015年,与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首家纺织服装特色的莫伊大学孔子学院;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建立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已经成为富有上海区域特色、培养海派时尚设计、国际时尚创意设计拔尖人才的基地,该学院学术副院长海伦娜·休沃宁女士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16年学校携海派旗袍首次亮相爱丁堡艺术节,英国国务大臣兼妇女及平等事务部长贾斯蒂•格里宁来访,开创了学校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办学的新局面。学校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文化学园等合作举办学位或学历教育项目,其中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之间建立人员、信息、教学和科研成果常态化交流机制,已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35所学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协议。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居全国高校第10位,是首批28所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之一。学校建立交换生全英文授课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项目,开拓资助渠道,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举办了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2016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当前,正以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竞争力人才为中心,扩大教育双向开放,努力营造“全球视野、多元文化”校园环境。此外,学校积极推进校友会、基金会和校董会建设,广泛凝聚力量,推动学校发展。
60历经多年来,东華人不能忘使命,磨砺奋勇前进,以开发“少数民族标志性东华”、“狭窄东华”、“奢华东华”的迷人的愿望为鼓励,薪火流传,扶贫开拓创新,为多方面达到“全国首屈一指、国际联盟有会影响,有少数民族标志性的高级别大学考研”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